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四处游访,既可以结交朋友、谋求发展,又能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所以李白和杜甫曾在年轻时就壮游各地,从而为其诗歌创作积累了很多素材。苏轼曾经多次被贬,虽然生活极其艰难,但也因为见多识广,使他的作品风格多样。
晚唐的一位才子曾在扬州逗留多年,不仅熟悉这里的亭榭楼台、花草树木,而且对这里的历史古迹、风俗人情都了如指掌,更题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在这个烟花繁盛地、温柔富贵乡,诗人曾为绝世佳人倾倒,也因很多英雄豪杰而感伤。下面介绍杜牧在扬州创作的一首五律,道尽沧桑,又令人深思,值得细品。
扬州
唐:杜牧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晚唐时局的混乱、政权的不稳,使很多士大夫对于封建统治的稳固性产生怀疑,也对实现理想慢慢地失去了信心。诗人们对现实不满、又回天无力,他们的心理从郁闷、愤慨,发展到佯狂自负、追求解脱,因此其言行常被视为出格。
比如温庭筠中了进士后,居然敢于嘲弄当朝宰相令狐綯任用宗亲;皮日休中进士后,参加曲江池宴会时,居然大醉不醒,睡于宴所,身旁罗列的都是新制的衣囊书笥,旁若无人。罗隐有一次和朝官同舟,不但不行礼,甚至放言说,我脚夹笔,可以敌得数辈!诗人虽然快人快语,却由此竟至一生蹉跎。
杜牧年少时勤奋好学、追求上进,并希望早日报朝廷。可是他仕途坎坷、沉沦下僚,心中一直比较郁闷。来到扬州,看见各种秀丽风景,心情稍微有些平复,也暂时忘记了各种忧愁。于是诗人便整日游山玩水、诗酒风流,也留下了很多诗坛趣闻。
开篇介绍扬州的风景名胜,又诉说了历史的沧桑,“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雷塘在扬州城北,是隋炀帝的葬所。迷藏,一种寻找躲藏者的游戏,相传唐明皇与玉真公主就曾锦帕裹目,玩此游戏。诗人遍访各处名胜古迹,也和秦楼楚馆中的佳人一起潇洒快乐,享受着仙界一般的幸福生活。
诗人风流倜傥,又才华横溢,所到之处都备受欢迎,才子也尽情欢乐。“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诗人听着小曲、品味甘醇,欣赏明月、流连忘返,很快就忘记了尘世中的烦恼和痛苦。
水调,是隋炀帝创作的曲调,当时在各地都很流行,也从侧面反映出帝王将相们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杜牧虽然也从曲中听出一种亡国之音,但依然自我麻木地沉醉于此,不愿忍受清醒后的悲伤。
后面四句,恰恰是杜牧自己的真实写照。“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游”,诗人策马扬鞭、各处驰骋,散尽千金、邀请好友,享受着贵族公子一样的生活。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更是纵情声色、恃才傲人,本来是一种需要批判的恶劣行径,但在衰落的晚唐社会,努力在行为上挣脱儒家观念,是一种思想解放的真实反映。
杜牧、温庭筠、罗隐等人的这些故事,反映出一个共同性的问题,即晚唐社会思想的解放、以及冲破儒家所宣扬的纲常礼教,已经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这些诗人已切实地感到封建制度的破落朽败,他们不甘心也随着时代而逐渐衰落,于是就从自身寻求解脱。杜牧这首诗虽写的是个人感喟,流露的却是才子们共同的心境。全诗道尽沧桑,又令人深思,值得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