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是宋朝千万女子中的一朵奇葩,才貌双全,善绘画,通音律,工诗词,是名副其实的璧人。但也真应了那句红颜薄命的老话,四十多岁就去世了。
相传朱淑真出身贵族之家,也有一种说法,她嫁为市井平民妻子,与丈夫感情不和。如果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那么朱淑真在婚姻当中,日夜厮守的不是新婚带给她的甜蜜,而是独守空房的孤独和寂寞,更是她冰凉的泪水。
所嫁非人,让这个女子好梦难成,寒灯孤影。那么,她想嫁的心爱的人是谁呢?
她曾经写过一首《江城子赏春》,记录了她第一次初恋失败的经过。全诗如下:
《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做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因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释义:
1.阑干:形容眼泪横流。
2.南浦:南面的水边。
3.争奈:无奈。
4.衾裯:指被褥等卧具。
上片重在写景物和环境。斜风轻轻吹,细雨绵绵下。还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我手捧着刚刚斟满美酒的酒杯,把从前的情人苦苦思念了很多遍。曾经我手捧梨花去送他,寂寞的泪水,流个不停。来到送别的南浦路上,我的脸上还挂着泪珠。芳草萋萋,烟霭茫茫,望着他独自远走,一直走到山的尽头。
下片写自己的心情。在昨夜的睡梦之中,觉得两个人还是有缘分能够在一起的。梦里好像是在水云之上,我们有缘相见,却相对无言,默默无语,泪眼相望。无奈这只是一场梦,梦醒之后,忧愁与怨恨依然把我纠缠,我满心的烦恼无处诉说。只得裹紧了身上的被子,仍然觉得心神不安。见老天爷容易,见你为什么这样难。
诗人感情真挚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初恋中,通篇都是爱恋之情。能够看到她充满希望想和自己的心上人见一面,但是那只是在梦中一见。
通过现实的期盼、梦中的相见和梦醒时分的懊恼,不断地渲染自己的心绪,充分了表现一个少女的相思之情。
在上片,作者首先设置了一个斜风细雨,春寒料峭的环境,以此烘托主人公当时心寒如雨,凄苦如风的心境。紧接着诗人为自己斟满一杯酒,想借酒浇愁。但是还没喝完,就已经梨花带雨一般地悲伤起来。这种悲伤是因为想起了两个人之前在一起欢聚的时光,那些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回忆是美好的,回忆也衬托了当下的孤寂与凄凉。但是她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日归来,回到她的身边。却想起分别时,他毅然决然转身离去,走向芳草断烟的青山深处。
下片诗人将笔宕开,回忆起昨晚还做了一个梦,梦见与自己的心上人在一起欢度良宵。他还清楚地记得。他们欢度良宵的地点是在水云之上。他们见面时,默默相对,谁都没有说一句话。
其实真正相爱的人即便不说一句话,心意也是相通的。你心中有我,即便我什么都不说,你也会懂得。
然而美梦是短暂的。是梦就会有醒来的时候,幸福那么短暂,即便那种虚幻的幸福带来了虚幻的甜蜜,也宁愿长睡不醒。当时有多甜蜜醒来就有多惆怅。
诗人把梦境中甜蜜的相见和醒来时满腔的愤恨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思念有多深,愤恨就有多重。
如果把美梦比做美酒,诗人也只能在梦中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后诗人从心底深处发出了“”天见易,见伊难”的痛苦而绝望的呼喊。这是作者心灵深处的绝望,也表现了作者失恋后痛不欲生的情感。
诗人为什么如此的痴情和痛苦?这是因为朱淑真自从脱离了他金色而快乐的童年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快乐过。等她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她希望嫁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但是天不遂人愿,服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了一个她不中意的人做妻子。丈夫做官江南,很快另有新欢。新婚后的朱淑真尝尝在孤独中度过。
丈夫不在的日子里,朱淑珍爱上了一个人,这是她的初恋,虽然她已经结婚,但是,并没有恋爱的经历。那是在某一个正月十五的夜晚,她独自去幽会,感受恋人带给她的关爱和体贴。他们曾经携手赏灯。朱淑真曾经写了一首《清平乐》,词中有一句“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大胆宣誓自己的爱情,泼辣坦率,就像飞蛾扑火,毫无畏惧。
可是这样美好的时光只持续了两个半月,不知道什么原因,之后他们便分开了,从此再无音讯。失恋后的朱淑珍一直孤独凄苦直到抑郁而死。她死后,她的父母以她为耻,将她的诗稿一并火葬。
《断肠集序》记载:“其死也,不能丧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
这是朱淑真第一次自由恋爱失败,她为之付出的满腔热情,也被一场大火焚烧殆尽。
朱淑真也想做一个深居简出的小女子。如果丈夫爱她,她宁愿围着家庭转,宁愿做做针线,带带孩子。但是她没有遇到一个良人。丈夫在婚后很快另择新欢让她的伤心。
一个没有爱的人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家出走,坠入爱河,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在中国古代少之又少。
清代梁少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记载:《漱玉》《断肠》二词独有千古,而一以“桑榆晚景”一书致悄,一以“柳梢月上”一贻讥。
朱淑真在豆蔻年华,不懂爱的时候,嫁了不想嫁的人。婚后,知道什么是爱了,才发现自己嫁错人了。
她的不幸和痛苦,也是当时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的不幸和痛苦,值得现当代的我们,深深地理解和同情。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