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笔墨网
菜单
唯美句子 励志句子 伤感句子 人生感悟 心情句子 爱情句子 经典句子 句子大全

“妇人之首,不能无饰”:李渔《首饰》与女子妆饰之道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4-06-28 09:56:32 点击:59次
笔墨网 > 优美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 “妇人之首,不能无饰”:李渔《首饰》与女子妆饰之道

说到古典美人,除了“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天生丽质外,还要有“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空馀床。床上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犹闻香”的芬芳体香。此外,精美绝伦的珠宝首饰也必不可少。

《杨贵妃》何苗


《陌上桑》中写少女秦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孔雀东南飞》写刘氏新妇装扮一新,“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曹植《美女篇》中写“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由此可见,古代佳人除了梳理发髻,还要在发髻上佩戴各种发饰;除了有姣好的容颜,还要佩戴色泽形状相宜的耳环配饰;除了有纤纤素手,还要佩戴价值不菲的腕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陈柏言作品


首饰之用,首要为妆饰之用,为追求审美之用。因此,古代女子首饰的选择和妆饰多受到传统的审美观念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乐于描写夸赞女子所佩戴的精美首饰,甚至以物代人,将美人之美与首饰之美混为一谈。与大部分文人不同的是,明末清初戏剧家、美学家李渔,对女子佩戴首饰有着较为系统而理性的思考。他认为女子佩戴首饰,应该是“珠翠宝玉饰人”,而不是“人饰珠翠宝玉”。也就是说,所佩戴的首饰应该弥补女子的缺点、凸显其优点,而不应该是以满头的珠翠宝玉来夺取女子本来的光芒。

在李渔所作的《首饰》一文之初,他便指出:“珠翠宝玉,妇人饰发之具也,然增娇益媚者以此,损娇掩媚者亦以此”。女子用珠翠宝玉装饰头发,用得合宜就可以增加女子的娇媚,不合宜则会减损女子的娇媚。举例来讲,如果女孩子肤色不够白皙,而且头发颜色发黄(“面容欠白,或是发色带黄”),那么佩戴珠翠宝玉就能让自己“光芒四射”、“肌发改观”。这样做的原理就是“玉蕴于山而山灵,珠藏于泽而泽媚”。也就说,把宝玉藏在山中,这山就愈加灵秀,如果将宝珠藏于水中,水就显得愈加柔媚。


那么与此相反,如果让“肌白发黑”的美人满头戴满翡翠金珠,则使人只看得到这些金银装饰,而看不到美人本身了。这就像是“花藏叶底,月在云中”,明明是姿色过人可以展示给别人看的,反倒故意藏起来自己的头脸。如此一来,明眼人看得出她去掉这些繁琐的妆饰才是真正美丽的(“使去粉饰而全露天真,还不知如何妩媚”)。但遇到那些只看外表的皮相之流,只会关注她满头的“妆饰之离奇”,看不到她“姿容之窈窕”。

“戴珠顶翠”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十分繁琐,女子如果整日戴满饰品,则简直是“终身修苦行”。所以李渔认为,“女子一生,戴珠顶翠之事止可一月,万勿多时”。既然女子一生中好只戴珠顶翠一个月,那么这一个月一定是女子一生中重要的时刻:婚嫁之时。“所谓一月者,自作新妇于归之日始,至满月卸妆之日止。”结婚这一个月内,父母亲全力操办婚礼,公婆家也不惜余力地聘娶新妇,如果不够“艳妆盛饰”,就不能安慰他们娶媳嫁女的心情。


一旦婚后满月,日子回归平淡,就不需要满头珠翠,艳妆盛饰了。日常女子的妆扮,“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至于这“一簪一珥”的选择,也是丰俭由人。有钱人家的女子,可以多买一些“金玉犀贝”簪,每日换着花样妆戴,“或数日一更,或一日一更,皆未尝不可”。穷人家的女子,如果买不起金玉簪的,可以用骨角簪代替,“骨角耐观,制之佳者,与犀贝无异”。不过千万不要买铜锡簪,因为铜锡簪戴上不甚雅观,还会损害头发。

女子的发簪“相伴一生”,因此常有着特殊的意义。比如夫妻爱人间会赠送发簪,以做定情信物。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写的就是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拿起当年的定情信物金钗睹物思人。“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将以黄金制作的钗作为比喻,希望一对爱人的感情坚贞不渝,早晚得以重逢。


金钗贵重,显得情谊贵重。而普通人家只能以较为低廉的簪子代替,比如玳瑁簪。汉乐府诗《有所思》中写,“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讲的就是一位少女,要送给给自己所爱的人一只装饰有珍珠和玉环和玳瑁簪。如果没有玳瑁簪,还有竹簪木簪等。张九龄在《答陈拾遗赠竹簪》中写有“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意思是陈子昂赠我竹簪也是一样的情深意切。

那么贫民女子则只能佩戴“荆钗”:“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无端忽听邻家语,笑整荆钗独闭门”,等等。

发簪除了材质,颜色的选择也重要。李渔认为,“簪之为色,宜浅不宜深”。因为发簪要戴在黑发上,所以“玉为上,犀之近黄者、蜜蜡之近白者次之,金银又次之,玛瑙琥珀皆所不敢”。

发簪应有一定形状,比如打造成“龙头、凤头、如意头、兰花头”之类的形状。


此外,发簪要结实自然,不要细琢;要与头发相依附,不要翘起来像要跳起来一样。簪子就是用来压着头发的,所以说“服贴为佳,悬空则谬矣”。

前文中“一簪一珥”,接下来就要讲“珥”的选择和审美。李渔认为,“饰耳之环,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银一点”。耳饰应该小巧精致,但如果和“盛妆艳服”相配,则可以稍微大一些,但也不过分。

耳饰的选择除了要小巧,也要做工精致“当约小其形,复宜精雅其制”,千万不能像古代缨络的样子。“时非元夕,何须耳上悬灯?”又不是节日,何必在耳朵上挂灯笼呢?

装饰云鬓的除了“一簪一珥”之外,当属时令花朵妙。那些珠翠宝玉与时花相比,“非止雅俗判然,且亦生死迥别”。不仅是雅俗之分,还有生机盎然和死气沉沉的迥然分别。花朵与美人总是形影不离的,比如《清平调》中那句“名花倾国两相欢。”名花与美人“两相欢”,就说明两者互相爱慕喜欢,那么自然而然这气质相同的两者“正当晨夕与共者也”。

《簪花仕女图》部分


那么李渔有多推崇女子簪花呢?从他评论汉武帝的“若得阿娇,贮之金屋”可以窥见一斑。李渔认为,汉武帝如果得到阿娇为妻后,金屋可以不设,但“药栏花榭则断断应有,不可或无”。由此可见,李渔认为,美女佳人可以不以金银点缀,但不能不以花朵妆扮。

关于古时女子簪花的习俗,许多诗词中有记载。比如明末清初郝璧曾写《广陵竹枝词》,其中有诗句“花衫女子翠缨罗,珠帽儿童响玉珂。各带迎春花鬓侧,行人绮陌踏春歌”。

富贵人家如果娶了丽人,就应该“遍访名花,植于阃内”,让家中丽人和名花“旦夕相亲”。丽人身边遍是鲜花,早起簪花时候可以随心选择,随便一簪就漂亮,就像那句“名花倾国两相欢”说的一样(“晨起簪花,听其自择,喜红则红,爱紫则紫,随心插戴,自然合宜,所谓两相欢也。”)。

寒素之家如果娶了一位美妇,如果房子旁边有空地,也应该给她种些花草,“以备点缀云鬟之用”。家境贫寒的话,其他地方可以稍微节省点,但美妇簪花这件事情则不可节俭。


为什么说无论家境富裕还是贫寒都应该给家中丽人准备鲜花呢,因为其一,“妇人青春有几?” 其二,“男子遇色为难。”既然女子青春短暂,男子一生中又难得见到如此美丽的佳人。那么如果“不得一二事娱悦其心,不得一二物妆点其貌,是为暴殄天物,犹倾精米洁饭于粪壤之中也”。就是说,男子不想办法让佳人开心,不准备一两件饰品妆扮她的容貌,那简直是暴殄天物。

如果家中赤贫,连一点地都没有的话,那就应该“乞诸名园”或者“购之担上”,去别人家花园里要一些鲜花,或者在别人那里买几朵回来。“即使日费几文钱,不过少饮一杯酒,既悦妇人之心,复娱男子之目,便宜不亦多乎?”买花花费的几文钱,也不过是男子少喝一杯酒的事情罢了。这样使得女子开心,男子看着妻子簪花也赏心悦目,这样也是很合算的。

簪花风俗催生了古代的花卉市场。古时各地都有出名的花市,比如《梦粱录》中记载,宋朝临安官巷的齐家和归家花朵铺都有名。

如果买来的鲜花无法保鲜,那可以去买苏州人做的象生花,也就是假花。假花虽假,但“穷精极巧,与树头摘下者无异”,而且只要几文钱,买一朵可以用几个月。除了通草做的假花,还有绒绢做的假花,但价格是通草做的好几倍,还比不上通草做的精致逼真。假花虽然逼真,但“花象生而叶不象生”,为了让叶子也更逼真,可以把假叶取掉,换上真的叶子。这样虽然是假花,但花和叶都栩栩如生了。


李渔文中所提的“象生花”,就是制花业的产品之一。古时因为鲜花受时令节气限制,所以出现了制花业,专门制作象生花、通草花、绒花和绢花。

簪花时颜色选择也重要。“白为上,黄次之,淡红次之,忌大红,尤忌木红。”关于红色的审美,李渔一改传统对红色的喜爱,多次提到红色的禁忌。除了《首饰》中“淡红次之,忌大红,尤忌木红”和“以村妇非红不爱也”,还提到“红紫深艳之色,违时失尚,反不若浅淡之合宜”。

李渔既然不喜欢红色鲜花,那么他对玫瑰的排斥就可以顺理成章了。李渔认为,玫瑰虽然香气扑鼻,但“色太艳”,因此只适合藏在发髻之下,暗暗地飘散香味,而“勿使花形全露”。因为一旦所簪的玫瑰花花型全露,这簪花的女子就看起来像村姑了,因为众所周知,“村妇非红不爱也”。

相比玫瑰来说,李渔认为茉莉和珠兰花更适合簪花。只可惜珠兰花不是哪里都能找到,令人遗憾。

历史记载,古时不仅女子簪花,男子也簪花。尤其宋朝时期,男子簪花已成风气,从皇帝到平民百姓,男子都有簪花习惯。甚至宋朝皇帝还将赠花给大臣簪戴当作一种赏赐,由此一来,男子簪花风气日胜。《宋史-礼志》记载,“酒五行,预宴官并兴就次,赐花有差。少顷,戴花毕,与宴官诣望阙位立,谢花再拜讫,复升就坐。”意思是皇帝在酒宴上以官阶高低为依照分别赐百花给百官。此后,男子们纷纷乐于簪花。周辉的《清波杂志》中还记载了宋朝“四相簪花”的故事。“四相簪花”的故事讲的是在扬州,韩琦的衙门里开了四朵芍药,韩琦便邀请王珪、王安石和陈升之来家中宴饮,并在席中四人分别簪花。后来这四位簪花人都官至宰相,所以这段故事就流传至今了。

男子簪花图


女子妆扮的首饰,除了珠宝头饰,还有假发。李渔觉得前人常用的“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都是奇形怪状,应该废除的。当下应该学者使用假发作出云龙等造型。

关于发型,李渔在《修容》中曾写到对“高髻”的不喜之情:“楚王好高髻,宫中皆一尺。…髻至一尺,袖至全帛,非但不美观,直与魑魅魍魉无别矣。” 在《首饰》这篇文章中,“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大类上都是高髻的一种,因此李渔同样不以之为美。牡丹头早流行于苏州,有诗写“闻说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牡丹头的具体样式可以从董含的《三冈识略》中窥见一斑:“为诸生时,见妇人梳发高三寸许,号为新鲜。年来渐高至六七寸,蓬松光润,谓之牡丹头,皆用假发衬垫,其重至不可举首”。“其重至不可举首”中可以看出,牡丹头发式高大,且颇为沉重。钵盂头是牡丹头的一种变体,具体样式可以参考叶梦珠《阅世编》的记载:“崇祯之间,始为松鬓扁髻,发际高卷,虚朗可数,临风栩栩,以为雅丽。”“然高卷之发,变而圆如覆盆,蝉鬓轻盈,后施缎尾,较美于昔年。”


古代女子多以乌发云鬓为美,因此无论贫富,女子多以首饰装点云鬓。但是这些“妇人饰发之具”的选择也是极有学问的。如果选择合宜,那么首饰就会为女子“增娇益媚”,如果选择不合宜,就会“损娇掩媚”。在《首饰》这篇短文中,李渔系统阐述了自己对女子首饰的看法与审美,虽然受到历史局限,不免有偏颇之处,但李渔能一反传统对女子“细腰高髻”的不合理审美,转而建议女子去“妆饰之离奇”,存“姿容之窈窕”,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上一篇:理发|短诗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董卿:此生爱是“诗词”
  • 从11月开始,“哈尔滨已经悄悄美成了雪国”
  • | 清明上河园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 因太会写诗而被诟病千年,揭秘才女刘令娴为何被骂“放浪纵情”
  • 中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躺平”的高境界:竹林七贤
  • 不能让父母失望的说说
  • 2024劳春燕的个性微信说说(“不怕孤独怕不清醒怕没梦想怕力不)
  • 尹贤敏的分手qq空间说说(我也很绝望但我总不能哭吧)
  • 徐燕芸的表白微信说说(满脑子都是你可是怎么办我又不能把)
  • 乐米高的情感qq空间说说(“你的眼圈越发的黑白开水喝出酒的)
  • 2024蔡慧的无奈微博说说(趁我喜欢你能不能不要错过我)
  • 白磷弹的委屈微信说说(“但愿你多年以后仍能想起曾有个人)
  • 郭盛华的情感qq空间说说(“我没有再打扰你你也没有再想起我)
  • 辽穆宗的情感微信说说(听他们快乐的故事我好像快不能呼吸)
  • 井体的经典抖音说说(大家熟知的“负荆请罪”实乃“愧疚)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生了女儿的心情说说精选40句
  • 对不起自己的说说让别人心疼的精选53句
  • 天气冷说说心情搞笑句子精选74句
  • 关于天亮的唯美句子摘抄【精选朋友圈说说文案101句】
  • 搬砖的高大上说法精选71句
  • 心里难受的说说带图片精选54句
  • 好热的说说带图片搞笑精选63句
  • 同性恋唯美句子摘抄【精选朋友圈说说文案101句】
  • 新句子大全

  • “妇人之首,不能无饰”:李渔《首饰》与女子妆饰之道
  • 理发|短诗
  • 钱溥的五绝《清河》赏析
  • 12首古词《相见欢》,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一千年前,汉钟离拜访邢台,并留下2首仙诗
  • 唯美!50首诗词,带你感受秋风古韵
  • 【采桑子•雁门关】
  • 小满节气品唐诗,一首《初夏日幽庄》,感悟卢照邻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