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孩子好吃懒做,不爱学习,该如何教育?
对一个好吃懒做的孩子如何去教育,家长不仅需要一些方法,更需要懂得方法背后的教育教育原理和理念。
要想改变这样的孩子,我的观点是必须要让他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尽到该尽的义务。
先问几个问题:1.你认为孩子的教育中该不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2.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宠的多,还是管的多?
3.你的孩子在心中对你有没有敬畏感?
4.你觉得一个孩子应不应该守规矩,懂规则,担责任,尽义务?
5.当一个孩子比较听话懂事,能够体谅父母,能够承担责任,那么他再会不会好吃懒做?
几个教育观点:1.我们对“不打不骂,教育出的孩子”这句话理解有偏差。这里说的不打不骂,绝不是连严格要求都不要了。
2.对孩子要严格管理,从小就要在他的心理建立起规矩感,责任感和义务感。遗憾的是,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但孩子却被越宠越坏了。实践证明,现在的孩子特别是被宠坏的孩子一定要管,再不管到想管的时候就迟了。
3.凡是那些初高中学坏的,叛逆厉害的,不学习常生事的孩子,十有八九都是小时候没管好。
4.孩子是管出来的,不是爱出来的,更不是宠出来的。当然,这里说的“管”不是指的打、骂、吼,而是指严格要求和必要的约束,必须让孩子承担起他该承担的责任。
请严肃的问孩子几个问题:1.父母早早起床整理房间,做饭,打扫卫生,你凭什么就睡着不起?你有什么权利和资格睡着不起?如果这些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的话,那你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你把自己的学习搞好没有?学习任务完成没有?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应不应该?你是不是家庭成员?是的话该不该承担一些家庭责任?
2.父母辛辛苦苦累死累活挣钱养家,你却游手好闲什么都不干,吃好的,穿好的,不满意还发脾气和父母顶嘴,你凭什么?你有什么资格这样做?父母有什么义务去为一个好吃懒做的孩子服务?
必须把强硬的信号和态度传递给孩子,让他彻底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心理建立起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
划分家庭成员责任1.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勤勤恳恳工作,挣钱养家,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干好自己的工作,尽好自己的本分,勤劳努力,积极上进,模范带头。
2.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认真真搞好自己的学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绝不让父母包办代替,即便有些事需要父母帮忙,也要态度诚恳的请求,而不是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父母。
3.在家中,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每个人都努力做好的自己,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任务,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家务劳动,必须全员参与,哪怕孩子只是倒个垃圾,但都必须要做不能袖手旁观。
我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一直都严格,他自己的衣物,学习用品等都是自己整理,早上起床自己叠被子,整理床铺;吃完饭自己收拾餐具;参加家务劳动必须承担一份责任。上学能乘坐公交,就绝不去开车去送。
做好阶段性总结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工程,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够看到成的。有些事情必须得坚持,而且有些事情必须得下定决心,不能舍不得孩子,或许你今天的舍不得,正好就是害了孩子。责任明确以后,家庭每个成员都要努力,家长要带着孩子干,干给孩子看。
一个月开一次家庭成员总结评价会。梳理一下各自的表现和取得的成。如果孩子在某些地方做的比较好,就要予肯定和大力的表扬,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也不要回避问题,及时给他指出来并要求他限期改正。
家长如果认真这样去做的话,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就会有所改变,也就会在他的心里建立起责任意识,规矩意识。
孩子能够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能尽到该尽的义务,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孩子,而是一个勤学上进的孩子。
怎样鼓励或奖励孩子?
奖励孩子的原则:不能让孩子把焦点放在奖励上面。一旦孩子过度关注奖励,那么后会导致心神分散,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奖励更应该作为一种肯定,而不应该是一种诱惑或者交换。
如果我们因为孩子做好某一件事情,给孩子一个奖励当做肯定,那么孩子会对做好某事更有信心,也更有成就感。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去做一件本身不愿意做的事,用奖励来诱导孩子去做,那么孩子可能更把焦点放在奖励上面,长期下去孩子会因为对奖励失去兴趣而慢慢失去动力。
家长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用奖励来换取孩子认真学习。
比如:
期末考试得到100分,我们就出去旅游;
数学考上100,放假就去动物园;
语文考到98以上,给你买个玩具....
这样的奖励实际上不是很适合。因为如果这个奖励是孩子在于的,那么一旦ta没有考好,自己就会失落。如果这个奖励孩子不在意,那么你跟孩子提ta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更好的方式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贡献。
比如:如果你能考到100分,我们大家就可以放松一下,一起去动物园玩一次。
----这里强调的是大家,不是“你”。
你要是这次期末考试考好了,那么暑假作业就会少掉很多,我们暑假就不需要补那么多作业,大家就可以一起好好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了。
从根本上说,给孩子的爱应该不带附加条件。而且家长应该尽量不要满足孩子过多的物质欲望!孩子其实更需要的是内心上的关怀,大人的陪伴实际上比物质更能满足孩子。所以,如果孩子学习好了,我们可以陪着孩子玩一些ta喜欢玩的事情,孩子就会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自然就会跟父母跟亲近,大家的配合也会越来越好。
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内心相对会比较平静,对学习也能静下心来,做事情也更有分寸。终的结果是,孩子懂得体贴大人,ta不会对物质有过多的要求,因为孩子本身已经满足了,得到了内心的满足。
幼儿园老师表扬了孩子,作为家长该怎么回复?
老师的表扬可以激励孩子,也可能误伤孩子,关键看家长如何回应和引导
因为不知道题目所说的“回复”是指回复孩子还是老师,因此从两方面都给出一些见解,希望能有所帮助。
1.如何回复孩子:了解孩子被表扬的原因,肯定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孩子在幼儿园里被表扬,心里面肯定是乐开了花,回家后和家长分享这件事,是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注和认可。但是受到表扬一定是有被表扬行为和原因的,了解被表扬的原因和行为,能够让孩子更加清楚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是对的、是好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喜欢的。这样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孩子的道德感和行为规范,让孩子更倾向于去做正确的事。可以这样回应孩子:“宝贝今天在幼儿园得到了老师表扬,肯定是做了一些很好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呀?”当孩子说出被表扬的事情之后,爸爸妈妈也可以根据宝贝的这一行为,上升到对孩子内在品质的肯定,例如孩子帮助老师收拾教室被表扬,就可以告诉孩子:“你真是一个乐于助人、有爱心的好宝宝!”
2. 如何回复老师:可以向老师表达感谢,并且传达孩子接收到表扬后的情感及变化。感谢老师对孩子的肯定,并表达出孩子对老师的表扬表现得十分的开心,老师的表扬让孩子变得更好。这样既表达了对老师工作的认可,同时也表达了孩子的真实感受,促进家长与老师之间真诚交流。
3.为什么说老师的表扬也可能误伤孩子?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表扬”,有可能会使常常得到“表扬”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会感到倍受打击。被表扬时常常接收到“聪明、真棒”等单一词汇的孩子,当遇到失败的时候,就会觉得是“我不聪明、不棒了”,但是却不知道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因此,就像第1点里说的,孩子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需要找到被表扬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肯定孩子的行为和品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爸爸妈妈及老师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如果能做到鼓励式的表扬,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正确行为背后的品质,将会给孩子更好的激励哦。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分享育儿那些事儿、那些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