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叛逆期,该如何教育与理解呢?
你好,我是@垚瑶妈妈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孩子到了叛逆期,总是要家长头痛的一件事,大部分的家长一定会不停的语重心长的给孩子们讲道理,但可以软硬兼施也没有用。其实你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轻松解决。
第一,停止说教。
看到这里,肯定你会觉得不认同,天天说教都还不过来了,不说教孩子不还得上天了?但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不停的说教是没有用的,而且你越说教,孩子越叛逆,不然你说了那么多,孩子为什么会一点改变都没有呢?所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停止说教。
第二,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肯定他。
孩子一旦叛逆,相信家长在严重焦虑的情况下,看孩子怎么做都不对。但如果你想改良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每天逼着自己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个闪光点。我相信在叛逆的孩子都会有做的好的地方,起码敢叛逆,就是有勇气和有主见的表现,这也是好的,家长一定都不希望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人云亦云”吧?
发现了闪光点也不要吝啬你的语言,及时地给孩子正面反馈,也就是肯定他的闪光点,坚持每天都肯定,时间长了,孩子就有可能慢慢地软下来。你也不要渴望这样的方式做一两天就能有改良,然后又回到了从前,想想孩子被你那么长时间变成了叛逆,能纠正过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第三,家长也需要积极地学习。
有本书叫做《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孩子远比我们爱他更爱我们,不然为什么在家里那么受折磨,他们宁愿天天跟家长拧着干,也不会离开家呢?所以如果孩子出现叛逆,一定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这边可以推荐两本书,一本是《解码青春期》,另一本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
孩子出现了叛逆,家长其实担心的就是他们不小心误入歧途,但一味地说教或者动用武力逼迫,只会把他们逼向歧途。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把心态摆正,孩子叛逆的原因无非就是为了引起父母关注,那父母就尝试关注孩子需要你关注的事情,这样才有利于改良亲子关系,只有亲子关系变得亲密了,孩子才有可能听你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爱的教育》一共可以分几章?
《爱的教育》全书共10卷,由100篇文章构成。 《爱的教育》也称《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意大利作家埃得蒙托·德·亚米契斯根据他的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卷,由100篇文章构成,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是什麼类型的书?
《爱的教育》是长篇日记体小说。 《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 它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爱的教育》都一直是整个意大利的青少年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尊老爱幼?
你好我是小贱,很高兴由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好的教育方法就的自己做孩子的榜样 做到尊老爱幼 这样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很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学会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上重要的。很多家长把教育的方式弄错误导孩子。现在和大家探讨一下怎样引导孩子学会尊敬长辈。
1
父母的正面引导。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不懂事完全要靠父母的引导。比如在上学或是出门游玩的时候,看见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要告诉孩子主动地打招呼。在带孩子串亲或是家里面来客人了,要分开的时候要教孩子礼貌的说再见。这样孩子就会顺其自然的学会。
2
教孩子感恩。每到节日或者是孩子生日的时候,爷爷奶奶,姑姑们都会给孩子送些小礼物庆祝,孩子的高兴。当爷爷奶奶们过节的时候,让孩子引导孩子同样送点小礼物答谢他们,长辈们高兴,孩子也会高兴,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也很快乐。
3
从小中督促孩子事。一个家庭有很多成员,一家三代子一起住,孩子与爷爷奶奶接触比较多,在爷爷奶奶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引导孩子为爷爷奶奶做点小事。例如奶奶在洗衣服做饭烧柴的时候,教孩子给奶奶搬个板凳坐,这样让孩子一点一点的学会有孝心。
4
孩子的正确行为要给与肯定。当爸爸上班的时候,妈妈经常会把衣服和包给爸爸拿好,孩子看到了就会仿妈妈,当爸爸再次上班的时候,也会给爸爸拿衣服,那包,这样爸爸就要很高兴的夸奖孩子的行为,并要鼓励孩子以后这样做很好。
5
父母要做好榜样。在生活当中,爸爸妈妈要给孩子做一个还榜样,只有家长们对父母尊重,孩子也会对爸妈学会尊重。吃好吃的时候要先给父母送过去,孩子看到了就会明白尊老之道。
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教育方法?
子女教育成功,不见得父母要有高深的学问,个人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习惯培养是个关键,比如果阅读思考的习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的习惯、还有正视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乐于交流的习惯等,还有就是读书、学习兴趣的养成。
在早期教育尤其重要的是:孩子到什么年龄段,就想办法输灌什么样的知识,引导负担相应年龄的责任,培养自立、自强的性格,知难而上的勇气。因为无论你有天大的能耐,孩子终究要独立面对这个社会,独自去面对学习、生活、爱情、友谊和工作,你不可能一一去关照,就得培养孩子去独立面对一切。培养和约束只是扶上马、送一程,终必然也必须放手。
我的二哥二嫂都是初中毕业,侄女刚刚对世界产生好奇,二嫂就拿着幼儿图书一篇篇讲给她听。三岁时,侄女就能有模有样地给大人一字不差复述图书故事,而且讲完每一页后一个字,会准确地翻到下一页继续复述。外人都以为他认字。四岁时,就开始看画识字,虽然没有上幼儿园,五岁就可以认全识字卡片上每一个字。到了六岁,便顺利入学。二嫂开始每天监督她写一篇小楷。上一年级下半年,三年级老师就经常拿着她写的工工整整的语文作业本,来教育自己班上写不好字的孩子。
侄女开始上初中时,权衡了所在乡镇中学的教学情况,二哥便托人把侄女送县里的重点初中上学,由于县里学校离家远,又没有宿舍,就和五个同样情况的小女生住在班主任家。那年侄女刚刚十二岁、从未离家的她,刚开学时一到午休和晚上放学,就偷偷给***妈和她奶奶打电话,一打电话,电话两边就都哭个不停,不到一个星期给她充的一百元话费就打没了,二嫂和奶奶就找二哥,想把侄女接回镇里上初中,二哥趁着周六赶到县城,与侄女长谈了一次,侄女再往家里打电话渐渐就不哭了。
其实不仅仅是初次在外求学的不适应,主要的是县里的初中英语是接着小学英语进度来的,而侄女小学课程根本没有英语这一门,与县城从小学三年就开设英语课程,整整差了四年的进度。侄女刚上初中,根本就听不懂英语课、看不懂初一英语教材,搁谁谁都抓狂。好在侄女不服输,初中同期英语不懂的就靠背诵,同学背英语单词都嘴里振振有词,侄女不敢发音,因为根本就没学过英语基本发音,就靠毅力把一个个单词、一个个词组生生印在脑子里,侄女初中同学后来常调侃她学英语是瞪大眼睛的闭口禅。后来侄女说她学的是哑巴英语,会写不会读。寒假侄女除完成假期作业外,主要也是攻英语一门,把爷爷从教育局弄来的小学英语三到六年的八本教材从头开始自学,这样她的英语成绩也从一开始月考的一二十分,到期末的及格,逐渐一点点赶了上来,一路考上上了重点高中。
到了高中,侄女超强的毅力和自学能力,让她在课余可以偶尔读一读课外书,高二作文竞赛还拿了个全省二等奖(和他哥哥获得二等奖有点巧合,但我不能把真的写成假的)。 高考前,二哥打电话给侄女,准备陪侄女高考。侄女说:“我都独立在外六年了,你和妈妈都忙,用不着专门来陪我高考,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我应付得了!”这样三天,别的同学都是家长二三个陪着送到考场门口,又眼巴巴等到孩子出来,嘘寒问暖、送水、扇扇子、找饭店犒劳。侄女就像平时上学放学一样度过了影响她一生的三天。
侄女大学上的是重点院校,每年都拿一等奖学金,从大一就开始兼职做家教,二哥每月打进卡里的1500元生活费都被她存了起来(他不让二哥打生活费,二哥坚持打),这样一直到硕士毕业,侄女卡里共有存款7万多元。给二哥二嫂,他们不要。侄女就说:“算是我对你们养猪事业的投资,给利息就行。”
侄女就业也没用家里操心,自己应聘到一个私立大学做讲师,所教的本校教材其中三章还是她编写的。学生对她的评价我看过一条是这样写的:“一个身体内藏着小宇宙的洪荒少女!”
侄女参加工作的第三年,赶上母校招聘辅导员,侄女报了名,凭着两年多的教学和工作经验,以及个人修养,一路过关斩将,到了后竞聘个人陈述,侄女过硬的临场素质和精心准备,愣是把一个竞聘陈述变成了一场脱口秀,将整个应聘现场的气氛都带动了起来,无论是评委老师还是旁听的都被逗得笑口常开、点头赞叹。
之后侄女顺利被母校录用成为了某院系辅导员,现在三十岁,已经成为了院系团委书记,享受副处级待遇。
侄女没进过幼儿园,小学也没上过兴趣班、补习班。她母亲也不是全职家庭主妇,就是从小培养阅读、学习兴趣,上学就监督写好每一个字,上初中她爸爸没有因为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让她退却。而是鼓励她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