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妲已完成了女娲娘娘的使命,为什么还是被处死?
让我们看看原著里的理由。
《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摘星楼纣王自焚。
懒得看原文的可以跳过这段,直接看底下的分析。
话说女娲娘娘跨青鸾而来,阻住三个妖怪之路。三妖不敢前进,按落妖光,俯伏在地,口称:“娘娘圣驾降临,小畜有失回避,望娘娘恕罪。小畜今被杨戩等追趕甚迫,求娘娘救命。”女娲娘娘听罢,分付碧云童兒:“将缚妖索把这三个业障锁了,交与杨戩,解往周营,与子牙发落。”童兒领命,将三妖缚定。三妖泣而告曰:“启娘娘得知:昔日是娘娘用招妖幡招小妖去朝歌,潜入宫禁,迷惑纣王,使他不行正道,断送他的天下。小畜奉命,百事逢迎,去其左右,令彼将天下断送。今已垂亡,正欲覆娘娘钧旨,不期被杨戩等追袭,路遇娘娘圣驾,尚望娘娘救护,娘娘反将小畜缚去,见姜子牙发落,不是娘娘‘出乎反乎’了?望娘娘上裁!”女娲娘娘曰:“吾使你断送殷受天下,原是合上天气数;岂意你无端造业,残贼生灵,屠毒忠烈,惨恶异常,大拂上天好生之仁。今日你罪恶贯盈,理宜正法。”三妖俯伏,不敢声言。只见杨戩同雷震子、韦护正望前追趕三妖,杨戩望见祥光,忙对雷震子、韦护曰:“此位是女娲娘娘大驾降临,快上前参谒。”雷震子听罢,三人向前,倒身下拜。杨戩等曰:“弟子不知圣驾降临,有失迎迓,望娘娘恕罪。”女娲娘娘曰:“杨戩,我与你将此三妖拿在此间,你可带往行营,与姜子牙正法施行。今日周室重兴,又是太平天下也。你三人去罢。”杨戩等感谢娘娘,叩首而退,将妖解往周营。这一段很有意思。
首先,三个妖精——狐狸精、雉鸡精和琵琶精,其实本来要逃脱的。
但是,被拦住了。
被谁拦住?”
——女娲。
三个妖精,一开始还懵懂不明,以为自己得救了,磕头求女娲搭救。而女娲的直接反应是:吩咐自己的贴身童儿用捆妖索把这三个妖精给绑了,送给杨戬。
苏妲己三妖,这时才知道不妙,哭了。“泣而告曰”,一边哭一边哀求,说自己明明是奉命行事,现在任务也完成了,看到主子还以为看到救星,没想到主子竟然要把自己送给姜子牙发落。
对此,女娲是怎么回答的呢?
她的回答,也十分冠冕堂皇。
“我让你去迷惑纣王,断送殷商的天下,是他的气数尽了。我可没让你搞剖孕妇肚子、挖姜皇后眼睛、搞蛇坑、炮烙、挖心……这些惨绝人寰的路数。这些事,是有违上天好生的仁慈的。所以,你恶贯满盈,理当伏法。”
很义正辞严对不对?
难怪三个妖精听了以后,连大气都不敢出。直到被追赶来的杨戬带走,也再没说过一句话。
三个妖精,都是聪明人。其实,是听过这话,懂得上司的意思了——甩锅。
女娲的话,仔细想想,bug是很多的。
第一,殷纣王既然气数已尽,为什么早不派妲己晚不派妲己,偏偏被调戏了以后派?前一年还安然受享人家的香火祭祀不是?
第二,“迷惑纣王,令其亡国”。大白话说就是让这国王变成昏君,昏君嘛,自然就会压迫人民。民众被压迫得实在受不了了,就会起来造反,就改朝换代了。也就是说,让纣王变成昏君之后的必然逻辑就是凌虐百姓,这一点女娲会不清楚?
第三,妲己的确在纣王宫里玩脱了,干了很多兽性大发的事,问题是,女娲难道真是个从头到尾啥都不知道的傻白甜?你既然觉得有违上天好生之德,可中间也没见你出来干涉、劝阻过一次啊。
现在,看着姜子牙一路所向披靡,改朝换代不可避免。
嗯,新国王的亲哥哥,可是被自己派去的下属给弄死的。
不光给弄死,还剁成肉饼给了新国王的亲爹吃……
为了避免秋后算账,女娲明智地做出了一个直接领导在职场上很容易干的事儿——甩锅。不仅要甩锅,还要亲手甩,当面甩。
亲自把苏妲己等三个妖精绑了,亲手送给杨戬,这个人情就卖好了。等姜子牙再把苏妲己砍了,死无对证,。
PS,神魔小说中的神仙,都不可爱。因为寄托了太多作者对于世情的嘲讽、无奈、戏谑。
所以这里评论的女娲,也只是《封神演义》中的女娲,而不是华夏族的先祖女娲了。
你认为《封神演义》里面哪个版本的妲己好看?
《封神榜》早拍摄于1990年,
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二十六年,
她是许多人心中的妖后,
她叫傅艺伟。
傅艺伟版的妲己遵循原著,
妖媚蚀骨又狠毒残忍。
是《封神榜》中典型而且鲜活的一个人物,
十五年前傅艺伟塑造的妖狐妲己妖娆妩媚、
风情万种,堪称绝世经典。
而当时的傅艺伟也正值年轻貌美之时
大眼睛妖媚蚀骨,妖娆万分,
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妩媚妖娆,
她把纣王宠妃千古祸水红颜狐狸精的青春貌美,
风华绝代,艳极一时,
狠毒残忍演绎的淋漓尽致,
难怪傅艺伟版的妲己刚一走俏荧屏就被广大观众惊为天人,
从此成为经典妲己。
而她的温柔一瞥,勃然一怒,宛如在眼前一般,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将集狐媚与智慧集一身的妲己演绎得淋漓尽致。
经典的就是傅艺伟的妲己了,
一举一动都妖艳魅惑,
深得狐妖精髓,
被誉为符合原著的妲己。
傅艺伟本身就是个妩媚,
举手投足间尽是风情的人,
她饰演的妲己,
人物的柔媚十足,
动作台词也拿捏的,
让观众大饱口福,
这款妲己也成为了一代经典之作。
妲己,祸国妖后,美艳迷人。
薄纱轻舞间,撩拨人心一片。
一颦一笑都勾人神魂,美的出尘
由她出演的苏妲己以清纯之气掩盖狐妖之魅,她外表清纯,但内心险恶,举手投足间都是妩媚妖娆;
虽然90年代的化妆技术不好,但我们仍然难以忘记傅艺伟版苏妲己的美丽。妲己初进宫时的那副清纯模样,楚楚可怜,让人怜惜不已,更让商纣王为之倾倒。
在狐狸精附身后,
傅版妲己则体现妖媚的特色,
她的一颦一笑,眼睛转动间,
流露出“坏”的打算。
吸引人的,还数她那双活灵活现的眼睛
眼波流转,都是无尽诱惑。
这样的眼神,那简直一个勾魂啊!
把妖艳两个字演到了,观众评价也很高。
尤其是眼神敢说没有谁比傅艺伟诠释的更好了
话说当年的造型也很大胆嘛!瞧这香肩露的,不愧是狐狸精么?
时不时还和纣王来个鸳鸯戏水,开启了众人对狐媚惑人、红颜祸水的认知。
再引诱引诱小鲜肉伯邑考!!哼,就是这么任性这么奔放!
还有5毛钱的巴拉拉仙女特,薄纱轻透依然可以引领一代潮流的。
真的笑cry !O(∩_∩)O哈哈~
虽然个别地方有点雷,但不妨碍傅艺伟塑造的妖狐妲己成为绝世经典。
傅艺伟的美丽是独树一帜的。
封神演义中姜皇后是哪个诸侯的女儿?
姜皇后是东伯侯姜桓楚的女儿。
资料:
商纣王的原配王后,乃是东伯侯姜桓楚之女。住在中宫,为人贤良,育有二子殷郊和殷洪。因群臣上奏纣王连日不早朝,而劝诫纣王,间接开罪妲己而遭其记恨。后遭妲己设局陷害行刺纣王,被剜目烙手,屈死西宫。后姜子牙封神时,被封为太阴星。
《封神演义》第七回
费仲计废姜皇后——弗仲接书,急出午门,到于本宅,至密室开拆观看,“乃妲己教我设谋,害姜皇后的重情。”看罢,沉思忧惧:“我想起来,姜皇后乃主上元配;他的父亲乃东伯侯姜桓楚,镇于东鲁,雄兵百万,麾下大将千员;长子姜文焕又勇贯三军,力敌万夫,怎的惹得他!若有差讹,其害非小。若迟疑不行,他又是天子宠妃。那日他若仇恨,或枕边密语,或酒后谗言,吾死无葬身之地矣!”
杀妲己典故?
天下立于道义,武王伐纣是仁义之举,以有道伐无道。大凡得国正,都是在名正言顺的情况下达到的,天下感其仁义,故人心顺从,江山稳固,国祚可长久。
在天下义理的驱使下,作为助纣为虐的妲己,自然为天下人所不容,姜子牙为西周立国考虑,不能不斩妲己以谢天下。苏妲己进宫作纣王妃、王后,祸乱后宫,让纣王筑鹿台摘星楼,建酒池肉林,设虿盆,造炮烙,残忍害死黄妃、姜王后,逼走殷郊、殷洪,烙死商容,剜心比干,剖孕妇,敲碎过河父子骨髓,……。妲己罪行,罄竹难书,虽然她受女娲娘娘之命,惑乱纣王,但其助纣为虐,心狠手辣,斑斑罪行,已成人神共愤,为天地所不容。大周立国,如果因妲己惑乱纣王有功,不加伏诛,如何伸大义于天下?天下臣民如何能心服?
炮烙前身?
商代末年,纣王的宠妃妲己心性狠毒,脾气乖戾,平时很少发笑。纣王为了讨她的欢心,想了许多办法,但妲己脸上难得有一丝笑容。有一天,纣王看见一只蚂蚁爬到了烧热的铜斗上,细小的蚁足被烙伤,不能继续爬行,只是在那里翻滚、挣扎,觉得很有趣,心想,如果人被火烙,那种痛苦挣扎的狼狈相一定更好看。于是,纣王就让人用铜制成方格,下面煨上炭火,把铜格子烧得通红,让有罪的囚犯赤着双脚在上面行走,囚犯痛得惨叫不已,有的人就从格子上掉下来,落入火中被烧死。妲己看到这种情景,果然高兴得咧嘴大笑。纣王大喜,以后经常用铜格子烙人逗妲己发笑,许多人被烙伤或致死。
封神演义中妲己是千年狐狸精所化,进宫迷惑纣王,以至商朝灭亡。炮烙由妲己发明。
炮烙酷刑解释
1、相传是殷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荀子·议兵》:“ 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史记·殷本纪》:“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裴駰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隋书·刑法志》:“若纣能遵成汤 ,不造炮烙,设刑兼礼,守位依仁,则西伯敛辔,化为田叟。”
2、指用烧红的铁烙人的刑罚。 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俺正要省约法,画狱牢,那知他铸刑书,加炮烙。”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二商》:“盗破扉,执大商及妇,炮烙之。”鲁迅《彷徨·祝福》:“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3、用以比喻难以忍受的痛苦。 宋苏辙《历代论·孙仲谋》:“吴越之民陷于炮烙之地,国随以亡。”
4、古代烤肉用的铜格。《韩非子·喻老》:“ 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俞樾《诸子平议·韩非子》:“盖为铜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殷纣王所造刑具。铜柱上涂油脂,下烧炭火,令人行柱上,堕炭火而死。后亦泛指酷刑。 清王韬《瓮牖馀谈·张继庚小传》:“于是贼悮杀其党百数十人, 炳垣卒以炮烙死。”本作炮烙,是一种烧烫的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格),令人爬行柱上,即坠炭上烧死。后来泛指用烧红的铁烧烫犯人的酷刑来源。纣王在位时,为了镇压反抗者所设置的一种残酷的刑罚名称。《史记·殷本纪》:“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铜柱上走过,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烧死。
炮烙酷刑典故
关于炮烙之刑,古史传说和史籍上都说是殷纣王所为,也就是说,是发生在纪元前十一世纪的商朝末年的事。《荀子·议兵》记云:“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韩非子·喻老》记云:“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都说炮烙之刑是殷纣王干的事,而并非是发生在纪元前十八世纪的夏朝的事。其中《韩非子》所说的“设炮烙”之“设”字,更有点明炮烙之刑乃殷纣王所发明之意。炮烙之刑起源于纣王时期,由妲己发明。电视版的《封神榜》里炮烙之刑为绑在烧红的柱子上忍受烫火的煎熬,实则不然。故事要从一场阵雨后说起。纣王和妲己在森林里郊游,恰逢阵雨过后,有一棵树被雷劈倒且燃着火焰,但奇怪的是,却有很多蚂蚁从树的一头通往另一头,受不了烫的蚂蚁便从树上掉了下去跌进火里,纣王只觉得蚂蚁笨,没什么好看的,但妲己却从这一现象里想出了惨绝人寰的炮烙之刑。
司马迁写《史记》时,采择上古传说、鉴别史料,是慎重、谨严的。在《夏本纪》中,关于夏桀的恶行,他只写了“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不堪”一句,没有说夏桀发明或使用炮烙之刑。但在《殷本纪》中,他则明确写上了:“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炮格即炮烙。
清代法学家沈家本,在他的名著《历代刑法考》中,详考了历代的刑法状况。考证的结果是什么呢?在夏朝一节,他列了四个条目,曰“五刑”、“肉刑”、“赎刑”、“孥戮”,每一条目的内容里,都没有炮烙之刑。但在商朝一节,他明确地列出了“炮烙”这一条目,条目下所引的证据,就是《史记·殷本纪》所载的“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在近人所写的历史演义中,也都是说炮烙之刑是殷纣王发明的,没有见到说是夏桀发明的。比如陈穉常先生写的《中国上古史演义》详细地描写了殷纣王和他的宠妃妲己发明炮烙之刑的经过,而根本没有提夏桀与炮烙之刑有什么关系。这虽是一部演义小说,有许多细节是推想出来的,但故事的基干却是真实的。本书是在中国上古广泛的神话、传说、地质、生物、考古、金石、甲骨、古典书籍及近人著作多方面的史料中,选择比较可信的,用通俗、轻松、带有故事性的描写
历史上真实的周幽王,因女子而死,“烽火戏诸侯”是否真实存在?
自从褒姒进入周幽王的后宫,幽王对她视若珍宝,宠冠三宫。然而,褒姒虽华衣美食,独得王宠,却不知道什么原因,自从进宫之后却鲜少展露笑颜,俨然一个冰山美人。这可愁坏了周幽王,而这个时候虢石父又站出来替幽王”排忧解难“。他说:“姑娘估计是整天在宫是闷得慌,我看现在太平,很少打仗,那些士兵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咱们点个烽火,让那些将士路上跑来跑去热闹一下,兴许娘娘看了就开心了呢!
幽王大概也真的是被美女迷得七荤八素,分不清东南西北,居然同意了这个荒唐的提议,立马带着褒姒和一干亲信登上骊山烽火台,让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各诸侯一看烽火点起,以为有犬戎打过来,立马数兵点将赶往镐京,解救京城危机。谁知道,到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是游戏一场,半个敌军的影子都没有,反而是从骊山上传来寻欢作乐的歌舞声。
此 后幽王为了讨好褒姒又干了件犯众怒的事,他把王后申氏和他的儿子宜臼给废了,立褒姒和她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宜臼被迫逃到他外公申侯处,申侯听说之后,怕幽王对自己下手,于是决定先发制人,联合缯侯和犬戎,于公元前771年向镐京发起了进攻。
幽王听到消息,立马让人点燃烽火向诸侯求救,但是自从上次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各诸侯以为幽王又闲得无聊来戏弄他们,压根儿不搭理他,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镐京的守兵也怨恨幽王平时克扣他们的粮饷,勉强抵抗了一阵之后就四处逃命去了。镐京就这样轻而易举被攻陷了,西周王朝也卷入历史的车轮一去不回。
拥有千年道行的妲己,尚可勇战杨戬,为何甘愿背负千古骂名?
原著党答一波。这个问题三句话中,除第一句没问题,后两句问题太大了。妲己确实是千年狐狸精,却只不过是区区一小妖,连化形为人都嫌勉强,与杨戬相比堪称渣中之渣。而背负千古骂名云云,可以用四个字评价:莫名其妙。
一、千年道行?封神第1回,女娲令轩辕坟三妖惑乱纣室江山。哪三妖?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
接令之后,狐狸精就展开了行动,她隐身冀州到朝歌的必经要道恩州驿中,静待时机。三年之后,冀州侯苏护之女苏妲己进京,夜宿驿馆,被狐狸精所杀,遂冒名进了朝歌,很快宠冠后宫,迷惑纣王二十五年之久(纣王十年~纣王三十五年)。为了与真正无辜而消亡的苏妲己区分,我们称狐狸精为狐妲己。
那么狐妲己道行如何?
很遗憾,其渣无比。
先说化形。
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妖怪的梦想就是变成人,为此损伤道行也在所不惜。能不能变成人、能不能变成完整的人是检验一个妖怪实力的试金石。
孔宣、龟灵圣母、随侍七仙这些截教大妖就不拉来对比了,就让我们对比一下万仙阵后出场的、实力在金仙以下的棋盘山二妖、梅山七怪,就能发现轩辕坟三妖的尴尬。
商周孟津战役正如火如荼之时,七怪出场。先是袁洪、吴龙、常昊三人,已与凡人无异,袁洪更是银盔素铠、英雄凛凛。
后来出现的朱子真面如黑漆、髭髯一剪、长唇大耳;杨显则头生双角、白面长须;金大升也是顶生双角、卷嘴尖耳,金甲红袍,气宇轩昂。此三人虽依稀有妖怪之态,但已颇具人形。因此其道行也在吴龙等之下。
棋盘山的高明高觉出场,生得:
一个面如蓝靛,眼似金灯,巨口獠牙,身躯伟岸;一个面似瓜皮,口如血盆,牙如短剑,发似朱砂,顶生双角。可以看出其面相凶恶之极,比金大升等更甚,这也说明两人的境界不如七怪。
狐狸精杀妲己时,采取了一种堪称匪夷所思的方式。据第4回:
妲已魂魄已被狐狸吸去,死之久矣。乃借体成形,迷惑纣王,断送他锦绣江山。也就是说,狐狸只杀了妲己之魂,而没杀妲己之身。它将苏女吸去了魂魄,使之魂飞魄散,自己占据了这具身子。
奇怪就奇怪在这儿,狐狸精既然有千年道行,便该杀掉妲己,自己再变化成这具形骸便是,何苦舍弃自己的千年狐狸之身,而单以魂魄附在一具陌生的身体上呢?
别人的身子用着哪有自己的身子方便,即便是与纣王欢好之时,那些体验又怎及得上自己亲自上阵?
惟一的解释就是,狐狸精压根就没修到化形为人的境界,不过就是一小妖罢了。
后来狐妲己经常现出原形,在宫中吃人,这个原形也并非是肉身、而是灵体形态,所谓吃人,也多半是进补魂魄。
二、勇战杨戬?临到终场之时,三妖确曾两次出手。
第一次是午门大战。
其时周军已攻入帝国中枢中地,驻军于朝歌皇宫之午门,纣王大战三十五路诸侯,杀二十六员,被东伯侯一鞭打伤后背。回宫凄切,与三妖相对饮泣,难免有江山不殊、兔死狐悲之叹。
当夜,狐妲己、胡喜媚(雉鸡精)、王贵人(琵琶精)三人甲胄整齐,要为纣王后尽一次心力。
三人先弄一阵狂风,吹得鬼哭神惊、八百诸侯胆丧。妖风怪雾之中,只见妲己用双刀,喜媚用双剑,王贵人用一口绣鸾刀,俱乘桃花马,杀入周营劫营。
周营中军士不分南北不辨东西,被冲得七横八竖。姜子牙忙令众门人迎敌。
哪吒、杨戬、雷震子、韦护、李靖、金吒、木吒,一齐杀出中军帐。姜子牙用五雷正法,坐镇中军,镇压邪气。
三妖见望风而逃。
总结一下此战。
战绩
杨戬等七人后来全部肉身成圣,为万仙阵后阐教留在人间的三代精英。书中写道“七位门人将三妖围在垓心”,这便是所谓三妖勇战杨戬(等七人)的立论基础。
然而,她们真的与杨戬等交手了么?
当时杨戬喊了一句“好业障!不要猖獗,敢来此自送死也!”而哪吒也登上风火轮,奋勇当先。两边似乎确曾交手。
可事实就是,他们压根就没打。
七人出来时,“只见三妖全身甲胄,横冲直撞,左右厮杀”,也就是说,她们正在与普通士兵交战。然后紧跟着杨戬大喝,哪吒登轮,将之围住。
但他们根本没来得及出手,姜子牙五雷正法一出,三妖见势不妙,知道难以取胜,不敢恋战,纵怪风逃回宫中。
可见,从头到尾,压根就没交上手。
战果
书中有一句话,令人绝倒:
三妖自二更入周营,只至四更方才逃回,也伤了些士卒。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妖劫了两更的营,不过打伤了几个普通士卒,连打死的也没有。
第二战是逐妖大战。
姜子牙令门人去拿三妖,杨戬拿九头雉鸡精,雷震子拿千年狐狸精,韦护拿玉石琵琶精。
杨戬举剑去砍,喜媚举剑来迎。那边两对也交上了手。
这样打了三五回合,三妖又逃。三人紧追,杨戬放出哮天犬,咬掉了雉鸡精一个脑袋。跟着女娲出现,秒擒三妖。
分析一下此战。
三妖与三人战了3~5合,且算5合。
值得注意的是,杨戬此战没用自己的拿手兵刃三尖两刃刀,而是换了一把并不常用的宝剑,临阵磨枪乃是大忌,而杨戬不以为意,这说明他心里对三妖的轻视。
其次,正如上篇分析张奎的实力所言,武艺在封神中从来都不重要。单凭武艺,姜子牙能跟准圣赵公明、三霄交手,琼霄、多宝能跟圣人交手,凡人方弼方相能够击退真仙境界的金鳌岛十天君。可人家一出法宝或法术,这些人全傻眼。
三妖能在三人手里走上5回合,实在不算啥。
三、甘背骂名?让我们看看妲己有哪些骂名。
武王伐纣,作《太誓》,曰纣王之罪:
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意为纣听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正道,疏远弟兄,抛弃祖乐,谱制淫声新曲讨好妇人。
关于妲己乱政,还有个的成语叫“牝鸡司晨”,出自《尚书·牧誓》:
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纣,惟妇言是用。牝鸡就是母鸡,天明报晓本来是公鸡的事,母鸡打鸣被用来形容妇人干政。
这就是所谓妲己“背负的千古骂名”。
历史上,在男权社会中,妲己乱政的作用应该说被过度夸大了,很多骂名是她不应该背负的,这点已有很多考证,不必多说。
但若以原著而言,妲己真可谓是罪有应得。
请看她做的那些事,哪一桩不是天怒人怨?
废了姜皇后,还劝纣王将殷洪殷郊斩草除根;
欺骗纣王,请狐子狐孙赴国宴,让大商朝的脸都丢尽了;
算计比干,挖其心;
算计黄飞虎,逼死其妻妹,逼反大商朝的擎天白玉柱镇国武成王;
献炮烙,烙死多少无辜大臣;
献虿盆,杀死多少无辜宫人;
至于敲骨验髓、剖腹验胎这些事,更是缺德、冷血、残酷到无以复加。
这么一个玩意儿,把妖怪的狠毒无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她喊冤的人就是圣母白莲花,是大的无耻,就像大洋彼岸那些陪冥团正在做的事一样。
即使妲己实力强大,达到元始天尊一般的圣人境界,也堵不了悠悠众口、千古讨伐。
何况她还实力低微,把女娲令她入宫时说的那番话当成耳边风,这不找死么?
我已经写了500来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关注我,共赏封神。古代男子遭受的刑罚有哪些?
幽 闭
在古代,摧毁人的生殖机能的刑罚,对男子则使用宫刑,对女子则使用幽闭。幽闭一词的本意是把女子长期幽禁于密室里,使她不再有接触男子的机会,这实际上是扼杀了女子本身客观存在的性机能。《尚书·吕刑》篇中“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一句话之后,孔安国注云:“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妇人幽闭,次死之刑。”孔颍达又进一步解释说,所谓幽闭,就是“闭于宫,使不得出也”的意思。 火焚
早在周代就有焚刑,就是把人活活用火烧死。《周礼·秋官·掌戮》记载,凡是杀害亲生父母者,皆要受焚刑处死。《易经》中有“焚如死如弃如”的话,所以后世又称焚刑为焚如。凿颠
《汉书·刑法志》记载,战国时,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增设各种肉刑,其中死刑的名目有凿颠。颠是人的头顶,凿是用铁器打孔,像木匠用凿掏隼眼似的。试想,用铁器凿人的头顶,只消一下,就可以结束人的性命。商鞅滥用酷刑,后落得个车裂而死的下场,但他发明的各种酷刑却流传到后世。十六国时期,前秦苻生对部下极其凶残,左光禄大夫张平勤谏,苻生大怒,认为张平妖言惑众,就“凿其顶而杀之”。这凿顶即是凿颠。断脊
断脊就是砍断人的脊椎骨。显然,这也是一种执行死刑的方式。春秋时,晋文公打算明定刑律,使国内百姓人人守法,就和诸侯大夫们一同商议。晋文公的朝臣颠颉很晚才来到,游人认为颠颉有罪,应该给以处罚。于是经晋文公批准,将颠颉断脊处死。晋国的士大夫们都害怕,他们说,颠颉跟随晋文公流亡列国十九年,功劳很大,现在偶有小过尚且受到如此严厉的刑罚,何况我们呢?从此人人畏刑守法。
明初,朱元璋使用的酷刑,有一种名为枭令,就是“以钩钩脊悬之”。这和颠颉断脊的刑罚有些相似。活埋
活埋又叫坑杀或生瘗,是历代统治者惯用的一种残忍的将人处死的方式。常见的有三种情形。其一是,古代战争中,一方对另一方的俘虏在特殊情况下要用活埋的办法处死他们。战国时,赵国的纸上谈兵专家赵括在长平兵败,四十万赵军成了秦国的战俘,秦将白起害怕这些降卒造起反来难以控制,就在一夜之间把他们全部坑杀,只把二百四十人放回赵国报信。十六国时,后赵石勒也爱活埋人。石勒为刘元海部将时,曾渡黄河攻陷白马,坑杀男女百姓三千余口。后来,石勒在武德围歼晋将军梁巨部,坑杀降卒一万多人。其二是,历代统治者在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时,也常实行活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七人。又如隋大业年间杨玄感叛乱失败,隋炀帝派裴蕴清查杨玄感的党羽,捕获后立即下诏让郡县把他们全部坑杀,死的人不计其数。其三是,古代有些贵族在死後用妻妾殉葬,有的君主死後用妃嫔殉葬,多是将人活埋。从春秋时起开始改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或者将殉葬者杀死后陪葬,但仍有个别的残暴之徒死后殉葬时生埋活人。刷洗
本书《炮烙》一节已讲到辽穆宗耶律璟曾使用过铁梳之刑。这里所说的刷洗和铁梳之刑施行的情形相似,它是明初朱元璋创立的。用刑时,刽子手把犯人剥光衣服,裸体放在铁床上,用滚开水往他的身上浇几遍,然後用铁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间杀猪用开水烫过之后刮毛似的,直到把皮肉刷尽,露出白骨。但这受刑的人等不到後早就气绝身亡了。刷洗之刑仅见于明初。唐中宗时,武三思曾派周利贞逮捕桓彦范,把他在竹槎上曳来曳去,肉被曳尽,露出白骨,然后又把他杖杀。桓彦范受的刑罚,与后来辽的铁梳、明的刷洗较相似骑木驴
木驴本来是古代战争中攻城的器具,大概是一个木制的棚车,下面装有木轮,上面钉着木板,蒙上牛皮,兵士躲在中间,推着它接近城墙,可以防备檑木滚石。唐代薛愿做颍川太守时,贼讲阿史那来进犯,就用木驴、木鹅、云梯、冲棚等四面攻击。又早在南朝梁时,侯景叛乱,曾制作数百件木驴攻城。另外宋元时对犯人执行凌迟刑罚所用的木架子也叫木驴。小说和杂剧中常常写到这种刑具。(参见本书《凌迟》)锯割
山西青龙寺大雄宝殿内的壁画是很的,宝殿东侧室内墙上绘有一幅地狱图,画的是阴曹地府的鬼卒们正在对人施用种种酷刑,有凌迟、炮烙、剖腹、挖心、上刀山、下油锅等等。其中还有一种刑罚是锯人,画面上有一名男子被两块竖起的长木板夹紧,头朝下倒立着,木板和人捆绑在一起,固定在另一根竖直的木框上。两名鬼卒站在两边架着锯对拉,锯口把两快木板和木板中间的人同时锯下,鲜血顺着锯缝向下流淌,被锯的人似乎正在发出阵阵惨叫。
灌铅
民间评书、弹词说到后母虐待前房子女的故事,所用的残酷手段之一是向孩子的口里灌融化的锡。听众听到这里忍不住伤心落泪,可怜那死了亲娘的儿童,痛恨那凶狠寡情的继母。其实,这种灌锡的酷刑并非只传闻于民间,古代正史中也有记载。
滚栲笆
栲笆是一种用藤条编成的半球形的器具,农家用它来储放杂物,清末有个叫张倬堂的举人竟然把这种用具作为刑具。张倬堂是本地地主,对待佃户暴虐,凡是欠了他家粮或钱的农民,都要受到非刑折磨。张倬堂把两只大藤栲笆口对口扣起来,把欠钱粮者装在里边,每只栲笆的口上有四个“耳朵”,本来是为便于抓抬而制作的。扣住人之后就将两只栲笆的八只耳朵两两封正,紧紧绑牢,这样就形成一个圆形的大球。张倬堂让家人把这大球抛到大厅里,推来踢去,使它随意翻滚,栲笆中间的农民颠簸摔磨,惨叫痛哭,张家的人全然不顾,直到把这农民折腾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刖 足
今天,稍有历史知识的人们都熟悉那个凄惨的故事: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把它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工鉴别,玉工说是块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欺骗他,就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去世,武王即位,卞和又带玉璞来献,武王让玉工鉴别,玉工又说是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他,就砍掉了卞和的右脚。过了若干年,武王去世,文王即位,卞和再也不敢轻易献宝了,他抱着自己那块玉璞,坐在楚山山下痛苦,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泪水哭干了,眼睛流出鲜血来。楚文王听说了,派人问他:“天下受过刖足刑罚的人太多了,你何必哭得那么悲痛呢?”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所受的刖足之刑而悲伤,我所悲的是,真正的宝玉却被认为是石块,高洁的志士却被认为是狂徒,所以我忍不住痛哭。”文王派玉工雕琢卞和的那块玉璞,得到一块稀世珍宝,于是就命名为“和氏璧”。腰 斩
小说、戏曲描写的包公故事中,包公把罪人处死用的是虎头铜铡,施行时罪人被平放于张开的铡口下面,从腰间铡为两段。如包公下陈州铡了四国舅,在开封府铡了驸马陈世美、后来又铡了亲侄儿包勉等等。这些故事当然只是根据传说编撰的,事实无考,但这种铡人的做法却是自古就有的,即古代死刑的处死方式之一——腰斩。
眼
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中,老国王李尔的二女儿里根和她的丈夫康华尔一起,挖出了葛罗斯特伯爵的两只眼珠。这并不是戏剧家故作惊人之笔的虚构,而是确实存在过的惨剧。不仅英国历史上是如此,中国古代,也有康华尔、里根式的杀人魔鬼,也有葛罗斯特那样的劫难。廷 杖
廷杖是笞杖之刑的一种特殊情形,就是皇帝在朝堂或宫门对大臣予以杖责。封建时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他对于大臣,即如父亲对于儿子,稍不如意,就随时行杖打人。因此,廷杖不载于历代的法典,但它确实是朝廷正式使用的刑罚。尤其是在明代,廷杖成为惯例,其次数之多,手段之狠,为历史罕见。被廷杖的朝臣受刑的惨状,实在怵目惊心。
兽 咬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这是《诗经·小雅·巷伯》篇中的名句。意思是,对那种诬陷他的人,应当把他投给豺狼虎豹,如果豺虎们不吃他,再把他流放到极北方寒冷地带,把他冻死。诗歌只是表达了当时的民众对某种坏人的憎恨,并不是真正的法律条文。但是,这种“投畀豺虎”的做法,却真的成了后世暴君酷吏惩罚人的残忍手段。
射 杀
弓箭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武器。如果在非战争时用箭射的方法把人处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残忍的酷刑。
人 食
鲁迅《狂人日记》中说封建社会的历史每一页都写着“吃人”,那是指广义的吃人,即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戕害、压抑人性,具有吃人的性质。实际上,狭义的吃人——即人吃人肉,在古代也是常有的事。
黥 面
黥面就是墨刑,周代五刑的第一种。施行的方法是在人的脸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性的记号。同劓、宫、刖、杀相比,黥面显然是轻微的。但是,这种刑罚也要伤及皮肉甚至筋骨,而且施加于身体的部位,无法掩饰,不仅给人造成肉体的痛苦,同时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因此,本书也把它列为酷刑之一。
剖 腹
商代末年的纣王确实称得上暴君之了,他不仅炮烙、烹人等非人的刑罚,而且首开对大臣剖腹取心的先例。当时朝臣王子比干见纣王无道,觉得作为臣子应该尽到辅佐君主的责任,就直言进谏,这下子可触怒了纣王,他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你的心是不是这样?”于是,就命令武士们擒住比干,剖开肚子,取出心脏察看是否有窍。1《尚书·泰誓》篇说“剖贤人之心”,《庄子·盗跖》篇说“比干剖心”,《庄子·胠箧》篇说“龙逢斩,比干剖”,《荀子·正论》篇说“刳比干”,都是指的这件事。纣王还将孕妇活活剖开肚子,取出胎儿,观看是男是女。这些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烹 煮
据历史记载,周的始祖西伯被囚禁于羑里的时候,西伯的儿子伯邑考在殷都作人质,为纣王当车夫。纣王把伯邑考放在大锅里“烹为羹”,赐给西伯。西伯不知是人肉羹,就把它吃了。纣王得意地对别人说:“谁说西伯是圣人?他吃了自己儿子的肉羹还不知道呢!”这是古代烹人的早的事例。炮 烙
商代末年,纣王的宠妃妲己心性狠毒,脾气乖戾,平时很少发笑。纣王为了讨她的欢心,想了许多办法,但妲己脸上难得有一丝笑容。有一天,纣王看见一只蚂蚁爬到了烧热的铜斗上,细小的蚁足被烙伤,不能继续爬行,只是在那里翻滚、挣扎,觉得很有趣,心想,如果人被火烙,那种痛苦挣扎的狼狈相一定更好看。于是,纣王就让人用铜制成方格,下面煨上炭火,把铜格子烧得通红,让有罪的囚犯赤着双脚在上面行走,囚犯痛得惨叫不已,有的人就从格子上掉下来,落入火中被烧死。妲己看到这种情景,果然高兴得咧嘴大笑。纣王大喜,以后经常用铜格子烙人逗妲己发笑,许多人被烙伤或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