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大师的“恪”字究竟读什么啊?
恪,就官方读音来说,无论旧读、新读,只有一个读音:kè 旧读,如:《广韵》苦各切;《集韵》、《韵会》、《正韵》克各切。
新读,各版本的字、词典,都为:kè 由于汉语是一个大的语言系统,语音分支繁复,许多字在不同地域读音相去甚远。同样的“恪守成规”,很多地方读成“quó守成规”,这并不等于“恪”是多音字。例如,上海人读“马”为“母”,并不能籍此认为老马可以称为“老母”。 方言读音,在一般语言环境中,能听懂即可;在一般人的姓名中,也可以各读各的音。由于陈寅恪是名人,在他所处的时代、方言地域和他生活的圈子里,他被人们呼为“陈寅quó”,且人云亦云,产生了很多的争议,但并不表示这样的读音可以取代规范读音。为什么诸葛恪的“恪”字有人念que?
恪字古音念,que四声,三国时期有个诸葛恪,就是这样读的。当然,que 是古方音,并非现代普通话的正确读法,但作为名字的读法例外
张寅恪的“恪”怎么读音?
恪 拼音:kè què 读成 kè 时有以下意思:◎ 恭敬,谨慎:~遵。~守。~慎。既然你说肯定不发 kè 音,那大概就读作 què ,字典里这个字只有这2个发音。
陈寅恪名字中的“恪”字到底是怎么读音?
陈寅恪 kè 按照普通话读kè。按照陈寅恪先生家乡话读què追答:陈寅恪先生名字中的“恪”字的读音,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着分歧:相当一部分人读作“què”;但查古今词书,诸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等,大都只注“kè”音,有的还特别注明它的原形字是“愙”。但也有些晚近出版的辞书(海峡两岸都有)注以“旧读què却”的,但“旧”何所指,大都语焉不详。那为什么有人偏偏要读作què呢?据笔者所知,持这种读法的多是一些年龄较大而且多“出身”于清华、北大的高层知识分子以及他们的传人(子女、学生等等)。在20-40年代的清华,全校上下几乎一致如此读法,可是极少有人能够说出什么根据,人云亦云而已。就连泰斗级的语言学家也不例外。如赵元任先生在一篇短文里记述说:……1924年8月7日毛子水请茶会,在座的有罗志希、傅孟真、陈寅恪,跟张幼仪,……我那时是用英文写的日记,记了“Y.C.Chen”,括弧里注“陈寅恪”。8月15日又写“Devid Yule & Y. C. Chen Here”.……到了8月20日才发现寅恪自己用的拼法,那天的日记上就写了去访“Yinko Tschen”。“陈”字的拼法当然就是按德文的习惯,但是“恪”字的确有很多人误读若“却”或“怯”。前者(按指“恪”字)全国都是读洪音ㄎ母,没有读细音ㄑ母的。而“却、怯”在北方是读ㄑㄩㄝ。所以我当初也跟着人叫他陈寅ㄑㄩㄝ,所以日记上也先写了Y.C.Chen”了。……前些年笔者曾请教过在北京大学任教的王力先生,他说:“这字本来应该读“kè”,但在陈先生的名字中,大家都读què,所以我也跟着这么读了”。……恪字读音?
恪
读作kè。
汉字基本字义是恭敬,谨慎:如:恪遵,恪守,恪慎
陈寅恪,拼音怎么读?
应该读chén yín què ,但读chén yín kè 也不能说就是错的。 陈寅恪先生名字中的"恪"字的读音问题颇有一些争议。一般人都读"ke",文化界、学术界中人则多数念"que"。有学者根据杨步伟、赵元任《忆寅恪》一文中的记载,认为赵元任先生指出"陈先生自己读‘恪'为ke"。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